对夜间题材拍摄的探讨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学术  论文著作

对夜间题材拍摄的探讨

编辑:chuanggaojyjs来源: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时间:2007-08-03访问次数 : 16

李 强

    随着高技术兵器和夜视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部队和院校对夜间战法和训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夜战建构起了新的理论体系。为了全面系统地推广这些成果,使其形象化、直观化,并有力地指导部队和院校的夜训,根据总参军训部电视教材九五规化,我们组织完成了《摩步连(排)夜间进攻战斗》录像片的拍摄。拍摄实践中,我们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夜间战术题材拍摄的经验。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准确选定夜间的色彩基调,提高电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

    电视教材的色彩基调,指的是表现演示课题内容的镜头与场景总的色彩倾向。战术题材色彩基调的选择,是整个拍摄制作中深化主题、塑造指战员形象、增强战场气氛的重要环节。夜间与昼间战斗行动色彩基调的不同,在于夜间战场环境的背景和构成战斗行动主体的人员、装备和动作的色彩有着显著的反差。根据人的视觉规律,白天可看到各种景物的五颜六色和丰富的细节变化,而到了夜晚由于人眼对夜暗分辨率较低,所看到的景物几乎都成了灰色。

    为此,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针对夜晚的景色特征,准确把握拍摄的色彩基调,从而使人们观看时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与夜间战斗行动的情绪和气氛相吻合,犹如身临其境。

    把握好夜间拍摄的色彩,首先应选定景像的基本色调。夜间人眼对景物的色彩视觉,表现为明暗色阶偏大,缺少中间色光,背光面黑暗不清,只有稍亮一点的部分还能感觉到一点蓝绿的色调。因此,夜间战术课题拍摄中造型的大背景--夜景,应处理成只有在明亮的光源照射范围内才表现出来物体的固有色彩,即无色的或者带有蓝绿的色调。其次,应在拍摄前通过监视器,在夜间环境光的基础上,对整个课题内容再选定一个基本色调的最佳亮度。第三,在摄制过程中,通过调试各种人工光,使每个镜头的画面无论采取什么拍摄手法,也无论拍摄环境、时间、景物、人员和光线如何变化,其色度和亮度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基调来表现,并通过各种艺术化手段的处理去创造和达到理想的夜景效果。

    二、合理运用夜景灯光,创造最佳的电视画面

    电视摄像是光的描绘艺术,只有和光完美结合,才能描绘出理想的电视画面。尤其是夜间拍摄时,分队行动的一个战术动作或战斗队形,它们的色彩、线条、影调都要依赖于合理的光效才得以鲜明的表现出来。所以夜景灯光的运用,在夜间电视教材的拍摄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突出主体用光。电视画面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画面,人物环境和灯光是紧密结合的。人物是主体,灯光的设计必须围绕突出人物动作这一目的,随着场面调度的变化而变化。夜间战斗行动运动范围大,地形起伏不定,演示的各种队形和动作复杂多变。所以需要准确而适当地控制好拍摄区域光的亮度和色度,使主要的突出、鲜明,次要的模糊、暗淡。为此,夜间拍摄在运用灯光上,必须紧紧围绕特定的拍摄环境和地形,利用相应数量的灯具,将拍摄区域照亮,以突出演示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动作以及演示环境的地形特征,重点刻化演示人员的细部表演和动作展现,准确显示和区分黄昏、初夜、深夜以及不同战斗阶段的时间和空间特点,追求画面中动作表现的雕塑性和艺术美,创造出逼真感人的战场环境和情绪气氛。

    2、区分光线主次。一是用好主光。主光,即环境光,它是塑造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夜间拍摄时,主光应针对野战条件下夜晚特殊环境中战斗行动的背景,主要是模拟月光和星光的假设光线。它是摄像人员和照明人员用光时首先考虑的光线,在夜间拍摄各灯光运用中占主要地位。由于夜间天空光和环境某一反射光属于散射形态的光线,所以必须有相似的散射灯光模仿。光位一般选择在侧光或侧逆光方向上,并力求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布光时要根据地形环境和分队演示的不同场面及气氛要求,在布光均匀的基础上,控制好光度强弱,并注意光的色相调和,冷光和暖光(低色温灯和高色温灯)不能杂用,否则画面中的光效就会乱,影响整个画面色调及指战员的形象。同时,主光灯在拍摄过程中应该始终跟踪拍摄主体,不要使活动的主体脱离照明区域。二是慎用副光。副光,也叫辅助光,是主光所未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它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的表现,帮助主光塑造形体。副光一般用散射灯光照明,有时也用聚光灯照明,但不能地物体上形成影子。副光的强度应低于主光,不能破坏主光的光效,光位一般都与拍摄机的方向一致。对演示人员照明时,副光在没有光源作依据时,应处理成冷色调。三是善用逆光。逆光,即背面光,是从拍摄机相对方向投射的光线。在造型中逆光可以突出景物或演示人员的轮廓而增强其雕塑性和立体感。尤其是对较大的攻防战斗场面,运用逆光进行照明处理,更能形成层次感和空间感,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规范用光程式。夜间拍摄中为了提高用光效率,谋求最佳质量,应遵循必要的程序和方法运用各种灯光。通常一开始要首先用一盏主光灯打光,取得满意效果时,把主光灯先固定下来,然后再打辅助光束调整反差。也就是按照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先主后次分别调整的方法,直到合乎要求时固定下来再正式拍摄。在调整灯光时,还应注意把握几个问题:一是景物的影子应合乎自然,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影子,不必要的影子应该用辅助光除掉。二是避免让景物表面细节突出的部分处在太强的光线下,或处在太暗的暗影中。三是在面积照明不宜采用聚光灯,因其光线不宜打匀,用不好会产生过多杂乱的影子。四是为了保证图像亮度稳定,避免时亮时暗,必须确保亮度和色温。五是夜间拍摄的灯光通常使用高色温镝灯或钨丝灯加蓝纸,如两种灯光混用,要调整钨丝灯蓝纸的型号,使之与镝灯的色相调和。拍摄时,如得不到足够的光线,可适当使用拍摄机的增益选择器或用手动光圈增大光圈系数,使画面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六是根据不同课题内容和场面环境,充分利用战斗各个阶段中,符合战术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车灯、指挥旗手灯、信号弹、照明弹、枪、炮及各类炸点的闪光等战场环境中提供的光源。拍摄的场面和环境空间较大时,可施放发烟手榴弹和发烟罐,并用逆光照明,能够增加远处较暗景物和黑色天空的亮度和层次,有助于画面空间感的表现。

    三、多种摄制技巧结合,克服夜间拍摄的局限性

    夜间拍摄通常采用象征性的手法用人工光将前景和拍摄主体照亮,背景环境处于无光的黑暗之中,利用大面积的黑色调来象征夜晚。但由于夜间拍摄时,依赖灯光,协调困难,保障复杂,画面质量不易控制。为此,可根据需要将夜景中的远景和大场面镜头在白天或黎明黄昏时刻拍摄,夜间只拍摄空间范围较小的景别画面。电视拍摄中存在信噪比的特性,当在低照度弱光条件下拍摄时,技术难度较大,杂波消除不易,也需要其它的拍摄技巧来弥补其不足。

    1、模拟拍摄夜景:是指在白天拍出与夜色相仿的电视画面。白天拍摄夜景主要是利用白天的日光代替夜间的月光,造成夜暗气氛。方法是在拍摄机的镜头前安装滤色偏振镜,拍摄时设法将天空光压暗,使画面中形成大面积较暗的景物。拍摄时间最好在下午日光偏斜的时候,并选择逆光照明,使画面获得大量背光面,保证有足够的暗调子。选景时充分利用树木、高地反斜面等大面积的阴影做前景,尽量避开天空或少拍天空。当太阳躲在薄云后面时,也可以烘托月夜的气氛,使画面表现出月夜朦胧的景象。白天拍夜景,最大的优点是用灯少节省器材,提高拍摄效率。

    2、黎明黄昏拍摄夜景:黎明黄昏时刻正是天空由暗变亮或由亮变暗的过渡时期,只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好合适的天空亮度,就能获得满意的夜景气氛。夜间战术题材的不少远景和全景画面因动用装备、人员和器材较多,演练场面和环境范围较大,夜间无法用人工光达到预想的效果。利用黎明和黄昏拍摄,不失为拍摄难得的黄金时刻。拍摄时,拍摄机要使用3200色温滤色片,如需对人物进行补光照明,要用低色温灯光,使画面中人物的肤色正确还原,而背景环境偏蓝,造成夜景特有色调。光位应在被摄主体的侧面、斜后面或后面,不要用平光照明。同时还要在画面中控制好照明区域与背景的暗区域的分布,使模拟夜景相对自然真实。由于此时拍摄天空光线变化快,拍摄时间短暂,如果拍摄的镜头较多,必须做好拍摄计划,并提前进入拍摄现场,做好拍摄内容的排练,灯光的布设,机位选择以及镜头的拍摄顺序(应先拍大场景,后拍小场景)等准备工作。通过监视器,交适时调整手动光圈,等到理想的光亮效果,即可进行拍摄。

    (作者单位:济南陆军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济南250002)